周恩来纪念馆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大思政课”教学基地签约仪式暨“探寻周恩来邓颖超革命之路”暨第十届修学团结业仪式圆满举行
2025-10-27 16:28:00

2025年10月25日上午,秋阳和煦,周恩来纪念馆气氛庄重而热烈。纪念馆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此共同举行“大思政课”教学基地共建签约仪式,并同期举办“探寻周恩来邓颖超革命之路”暨第十届修学团结业仪式。双方领导、师生代表与纪念馆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校馆协同育人、共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时刻。

序章与启航:“大思政课”教学基地共建签约、揭牌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恩来纪念馆馆长祁素娟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崔满顺共同签署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合作协议》

祁素娟局长与崔满顺书记一同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笔落绸开的瞬间,一个融合红色资源与高等教育优势的育人新平台正式启航。

致辞与展望:共建育人的新平台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恩来纪念馆馆长祁素娟致辞

祁局长深情回顾了周恩来与南开的深厚渊源,强调了在新时期共建“大思政课”教学基地,是传承伟人精神、活化利用红色资源、赋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她表示,纪念馆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研学路线,创新表现形式,为南开师生乃至全国青年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更深刻的实践教学。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崔满顺总结发言

崔满顺书记在讲话中,对周恩来纪念馆给予南开大学思政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基地的建立是双方深化合作的新起点,未来将共同开发特色课程、推动师资交流、合作开展研究,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为激发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并力争将合作模式打造为全国高校与红色纪念地合作的标杆。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兰昊讲话

兰昊副院长介绍了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情况及在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的探索与成效。他提到,学院始终致力于推动“大思政课”走出校园、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此次与周恩来纪念馆的深度合作,正是构建“大思政”格局、提升育人实效的关键一步,未来将总结推广此次成功经验。

仪式与象征:修学团团旗的交接

庞廷娅副馆长从学生代表手中接回第十届修学团团旗

这一交接,不仅象征着本届修学活动的圆满收官,更寓意着追寻伟人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的使命在新老南开学子间的永续传承。

心声与传承:师生代表的真情流露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副书记高田琪分享体会

高田琪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阐述了这种沉浸式、实践性学习对于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显著效果。

第十五届“周恩来班”成员、修学团学生代表高嘉骏交流感悟

高嘉骏结合自身在研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讲述了周恩来崇高精神风范如何从书本走入内心,如何激励自己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责任担当。她的汇报情真意切,展现了新时代南开青年赓续红色基因的精神风貌。

回顾与总结:修学团的成长印记

三分钟的视频,浓缩了南开学子们在周恩来邓颖超革命足迹探寻路上的学习、思考与感动。从理论研讨到现场教学,从史料研读到心得交流,一幕幕画面生动展现了南开青年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汲取精神力量的丰硕成果。

沉浸与启迪:“沉浸式思政微课”

全体参会人员共同体验“沉浸式思政微课”

由周恩来纪念馆“海棠花支部”带来的“沉浸式思政微课”,通过场景还原、角色扮演与深度讲解,引领大家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对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与人格风范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感悟。

硕果与新程:研学创新获省级认可

本届修学团的研学模式因创新性地将红色教育与旅游体验相融合,以其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育人成效,成功入选“2025江苏省旅游业创新推荐案例”。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修学团创新实践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校馆合作探索“红色旅游+思政教育”新路径的充分认可。

此次共建签约与结业仪式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南开大学与周恩来纪念馆合作史上的里程碑,更是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创新育人模式的一次成功示范。它充分展现了红色旅游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旺盛生命力和广阔前景,必将推动伟人精神的研究、传承与弘扬迈向新的高度,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文/张丹丹 图、视频/王昊苏)

编辑:李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