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单艺坤

历时五天的研学之旅,由周恩来纪念馆精心策划并发起,为我们探寻周恩来邓颖超的革命之路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员,我深表荣幸与感激。此次研学从淮安的周恩来纪念馆出发,却不止于此,我们辗转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永安里等,最终抵达绍兴的周恩来祖居等地。二十余处红色地标如星辰串联,在专业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我们触摸到了革命年代的温度,更在时空交错中完成了与先辈的精神对话。
我们行走在历史的褶皱里。在周恩来故居,我们寻访伟人成长的足迹,重温峥嵘岁月;在陈云纪念馆,“此致近你,纸短情长”的沉浸式情景课程打破了我们对家书的刻板印象,家国情怀流露在“我”和“我们”之间;在王阳明故居,我们亲手临摹《四句教》、亲身拜师,切实体悟经典与良知;在鲁迅故居的三味书屋,那张刻着“早”字的书桌前,我们排着队静静瞻仰;在秋瑾故居的剑架上,那柄青铜剑依然寒光凛凛,我们注视着墙上的《满江红》字迹,仿佛还能听见这位鉴湖女侠“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呐喊。
我们解码于火种的传承中。在周恩来纪念馆,我们手握总理故乡的荷花,带着总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期许前行;在宋庆龄故居,我们从微党课中感悟周邓与宋庆龄之间的革命情谊,携着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下定决心;在周公馆、永安里,我们在周蓉老师的讲解之下,感悟先辈的革命理想;在中国证券博物馆,玻璃展柜内的文物静静诉说着历史的年轮,窗外的外滩之景亦在诉说今朝之光辉繁荣;置身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置身于百年前热血青年救亡图存、点燃革命火种的初心之地,百年后的我们也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接过先辈手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接力棒。
我们沐浴在前辈的精神里。在研学之旅中,我们感悟周恩来与邓颖超的伉俪情深,深刻体悟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不易,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铮铮铁骨。革命精神跨越了百年的时空,依然熠熠生辉,一群怀揣着救国救民理想的年轻人,秉持着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在艰难险阻中寻找光明。此刻,我们能够触摸到历史温度,是因为先辈们用生命擦亮了这些文物;能在纪念馆内透过AR技术看见历史,是因为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辈在谈判桌上为新中国争得科技发展的火种;能在纪念馆外看到一座座摩天大楼、一盏盏闪亮的霓虹,是因为先辈们将理想刻进了城市的天际线,用一生守护了这片土地的和平。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一切的先辈们。
我们践行在南开人的精神坐标里。作为马院学子,作为南开学子,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定会以革命先辈为榜样,践行“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